世態(tài)人情,比明月清風(fēng)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dāng)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tài),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jī)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shù)表演。
他發(fā)愿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div>
——楊絳《我們仨》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yuǎn)。
——楊絳《我們仨》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態(tài)龍鐘。他沒有力量說話,還強(qiáng)睜著眼睛招待我……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yuǎn),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我們仨》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yuǎn)快快活活地一起過幸福的生活”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楊絳《我們仨》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
——楊絳《洗澡》
我向來以為自己是個隨和的人,只是性情有點孤僻,常悶悶不樂,甚至懷疑自己有憂郁癥,并且覺得自己從出世就是個錯,一言一行,時候回想總覺得不當(dāng)。我什么都錯。為什么要有我這個人呢?
——楊絳《洗澡》
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楊絳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zhǔn)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zhǔn)備隨時吃虧。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fù)碛薪疱X;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fù)碛薪】?;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埽蔷駥τ谖镔|(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xué)。
——楊絳
父親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xué)什么。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xué),就學(xué)文學(xué)?愛讀小說,就學(xué)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將飲茶》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楊絳《將飲茶》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楊絳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楊絳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楊絳
我甘心當(dāng)個“零”,人家不把我當(dāng)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楊絳
我是一個老人,盡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 是一個落隊者,我沒什么良言貢獻(xiàn)給現(xiàn)代婚姻,只是 在物質(zhì)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現(xiàn)在的年輕人,男女結(jié)合的最最重要的是感情,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 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和吸引,才能互相支持,互 相鼓勵,才能兩情相悅,門當(dāng)戶對以及其它,并不重要。
——楊絳
希望的事,遲早會實現(xiàn),但實現(xiàn)的希望,總是變了味的。
——楊絳《干校六記》
在大的時代里,個人正如一葉扁舟,唯有隨波逐流,偶爾的諷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靜地一步步走向墳?zāi)苟选C\于此,并不是一個悲劇,不過是巨大的諷刺。
——楊絳《干校六記》
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凈。
——楊絳《干校六記》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xué),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
——楊絳《雜憶與雜寫》
失敗的詩人往往成為慍怒的批評家,正如劣酒能變好醋
——楊絳《雜憶與雜寫》
消失于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內(nèi),如細(xì)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閑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楊絳《隱身衣》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
——楊絳《一百歲感言》
注:本網(wǎng)發(fā)表的所有內(nèi)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wǎng)轉(zhuǎn)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quán)歸版權(quán)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