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由來要追朔至開埠前后的上海。開埠前的上海本地文化從屬于中國古代的江南文化,而淵源于長江流域江浙的古吳越文化。南來北至的浙江人和江蘇人構成的主要“移民”群在此聚集,上海逐步形成了寬容接納、大膽開放、勇于開創(chuàng)的文化特性。1843年11月17日,上海開埠。外國商品和外資紛紛涌進長江門戶,租界的劃定,“十里洋場”的興起,上海開始進入一段較長的“華洋共處,五方雜居”的時期,開啟了中西方文化劇烈碰撞、南北文化頻繁交匯的被動融合。這樣的矛盾經(jīng)由對立到統(tǒng)一,便是“海派文化”的誕生。
“海派”一詞的由來,始于具象的文藝形式。一說肇始于中國畫。晚清時期大批畫家為謀生或避亂攜藝來到上海,與此同時,西洋畫也開始流行。許多畫家受到新風氣的影響,在國畫的傳統(tǒng)基礎上吸納民間繪畫藝術和西洋畫技法,形成了融匯古今、土洋一體的海上畫派,主要代表有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另一說起源在戲曲。晚清的上海作為典型的移民城市,經(jīng)常出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戲曲與西洋劇同地登臺的情形。西洋“戲術”給人們一種新鮮感,也對上海的南派京劇產(chǎn)生影響,并在戲曲題材、服裝、舞臺布景等方面形成借鑒與融合,形成了“麒派”創(chuàng)始人周信芳為代表的海派京劇。海派作為藝術流派濫觴后,很快從中國畫、京劇漫開至電影、小說、文化教育等領域,便孕育出狹義的海派文化的概念。自此,海派文化在外來文明和中國傳統(tǒng)文明之間,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間呈現(xiàn)出開放的姿態(tài),銳意革新、廣采博納、傲立傳揚。
城市精神來源于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展現(xiàn)出一座城市的發(fā)展生機,是一座城市獨具特質的精神品格。這十六字的“上海城市精神”,便是對廣義的海派文化最好的歸納與詮釋。
何謂“克勒精神”?“克勒”一詞,上海特有。有說源于“clerk”,指舊上海洋行的白領,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一群人;也有說是“carat”,原意指大顆寶石,經(jīng)歲月流變,成為了某一類精英的專稱;更有說是“color”或“class”的音譯,因為和“克勒”同音,尤其是后者,有“經(jīng)典”的含義。皆是民間俗稱,具體很難考證了。我對“克勒”的定義,是能夠通古曉今、博采眾長,形成獨立而自由的精神,以雅致的生活方式彰顯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的一類人。通俗地說,主要包含如下四個特質:有底蘊、有個性、有追求、有雅趣。
回憶一下我們頭腦中經(jīng)典的“老克勒”形象:一位老紳士,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份體面的工作,生活比較洋化,每每見到總是溫文爾雅、舉止得體、彬彬有禮,吃穿用度無不宣告了對細節(jié)的玩味。他們既鐘情于傳統(tǒng)早餐“四大金剛”,又樂于品嘗美味地道的西餐;既著舒適的漢服布鞋,又撐得起西裝三件套皮鞋锃亮;既探究孔孟之道,又傾心尼采、莎士比亞。他們閑來品茗聽書,卻也出入百樂門等各大舞廳;他們掐著懷表準時赴約,但絕對遵從“女士優(yōu)先”......在他們眼里,茶與咖啡絕不矛盾,各有各的馨香。
這樣的“克勒”生活特別“講究”,但這種“講究”并不僅只是外在的噱頭,而是由內(nèi)而外傳遞出的一種氣質、一種精神、一種腔調(diào)。這種“講究”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吸收了西方的“契約精神”與“紳士品格”,中為內(nèi)、西化外,獨立而自由,是個體對多元文化及思潮的學習、融合、變革與提升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價值觀——以雅致的生活方式彰顯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因此說,“克勒精神”孕育于海派文化。
當今社會還有這樣的“克勒精神”嗎?又體現(xiàn)在哪里?其實“克勒精神”早已融入上海人的細胞和血液,演化為現(xiàn)世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城市風貌,使得海派文化更為細膩更為豐滿。例如海派書畫,既秉承傳統(tǒng)又接近現(xiàn)實生活,善于將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tǒng)與民間美術傳統(tǒng)結合起來,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來的寫意水墨與強烈的色彩融為一體,形成雅俗共賞的新畫風。又如海派戲劇,本土的滑稽戲代有人才,傳統(tǒng)唱段、獨角戲、清口,題材豐富,說唱俱佳,欣欣向榮。京劇藝術著眼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注意發(fā)揮編、導、演、音、美綜合藝術優(yōu)勢,《曹操與楊修》、《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等新創(chuàng)劇目佳作不斷。再如海派玉雕,形成“海納”和“精作”兩大藝術特征,它的“海納”包羅萬象,繪畫、雕塑、書法、石刻、民間皮影和剪紙以及當代抽象藝術。而它的“精作”更是艷絕,料色的應用、異想、巧作,精制又獨具匠心;題材的傳承、轉化、突破,大膽又寓意深遠;工藝的理解、發(fā)揚、運用,深刻且融合創(chuàng)新;思想的發(fā)現(xiàn)、嫁接、延續(xù),突破且緊跟時代,因而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物以載道,各種海派文藝形式,皆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和具體表現(xiàn)。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才有溫度。海派文化承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和源源活力,也是“克勒”們共同的生活點滴與精神家園。于海派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上海人,應該守住這份寶貴的財富,肩負起傳承“克勒”精神的重任,認真且積極地生活,用“講究”凸顯對品質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對美好事物的無限向往、對新時代的不斷開拓和對生命最大限度的尊重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