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欧美亚洲国产日韩制服一区|无国产精品视频白浆浪潮|青青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中國江南文化》

2018-10-8 16:22  |  作者:佚名  |  來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文化

  白居易《憶江南》詩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就像一個搖籃,她孕育了獨特的江南文化,滋養(yǎng)了溫婉如玉的江南,創(chuàng)造了多姿多彩的江南文學,她的美讓人如癡如醉,讓文人墨客們流連忘返,留給我們那許多的詩情畫意。
  
  1、江南歷史文化: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苯现饕傅氖情L江以南的地區(qū),南京可以說得上是江南的典型代表,那夫子廟里供奉著的,那秦淮河的碧波里流淌著的,那畫舫里的歌姬彈唱著的,都是濃郁的江南文化氣息?!敖稀保@然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所指。它既是一個靜態(tài)的地理概念,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歷史范疇;它既是一種地理意義上的現(xiàn)實區(qū)域,也是精神意識層面上的一種文化符號,其豐厚的內(nèi)蘊涉及到社會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等諸多人文領(lǐng)域,包含了多重的語義空間。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種充滿了詩意和想象的文學資源,“能不憶江南”的喟嘆和感慨一直伴隨了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精神之旅?!敖稀痹跉v代發(fā)展中的自然地理范圍不斷變遷。從先秦到西漢時期,“江南”尚不是一個專有的地理名詞,所指范圍也非常廣泛,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包括現(xiàn)今的湖南、江西及湖北的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從東開始,“江南”已經(jīng)較多地指稱吳越地區(qū),接近于后來狹義的江南地區(qū)。魏晉六朝時期,由于孫權(quán)割據(jù)東南建立吳國,同時永嘉晉室南遷,南朝偏安江左,“江南”概念在代表了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qū)的同時,開始更多指向了南方諸朝廷,尤其是以建康為中心的吳越地區(qū)。唐代“江南”的概念開始有了較為確定的內(nèi)涵,指稱逐漸穩(wěn)定。到了元朝,“江南”不再作為行政地區(qū)的正式名稱,但“江南”一詞越來越多地用來指稱原來的“吳”地區(qū)。清順治二年(1645),將明朝的南直隸改為江南省,轄區(qū)包括今江蘇、上海、安徽三省市。此后雖然經(jīng)歷了多番區(qū)域范圍的合并和分離,但以長江下游的南部地區(qū)為中心的“江南”的地理概念還是得到普遍認同的。
  
  我們所說的“江南文化”,正是在辨析和界定了“江南”這一地區(qū)的自然地理范圍和經(jīng)濟范圍之后,再衍生出來的一種地域文化的概念。所以,“江南文化”指的就是以江蘇、浙江為主體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在長久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積淀和傳承下來的一種地域文化。這種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僅依賴于這一片廣大地區(qū)在山川、物產(chǎn)、氣候、風俗、語言等自然地理條件上的相近、在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和水平上的相當,更重要的是,在長時期的歷史沿革中,它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較為趨同的文化氣象和氛圍。需要指出的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漸變的過程,同時具有了時代性和群體性的意義。
  
  2、江南民俗文化:
  
  江南多水,水鄉(xiāng)行船似乎更能體現(xiàn)一種生活之藝術(shù)。“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擼聲,來往船只的招呼聲,以及鄉(xiāng)間的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鄉(xiāng)下去看廟戲,可以了解中國舊戲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動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覺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樂法?!比绱宋淖郑绱嗣袼?,的確極富休閑情趣,引人遐想。我想,中國文人的趣味大都有一點病態(tài),比如,傾心于怪異的假山、扭曲的古樹,還有一個林黛玉,所以他們很難發(fā)現(xiàn)那些最簡樸且最本質(zhì)的東西的…… 江南還有一種埠船,與烏蓬船和白蓬船的功能不同。 “埠船在城里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里便可以打個來回,因而被稱之為埠船…… 埠船的職能就是搭客上下,傳送信件,還會替村里代辦貨物,無論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大閘蟹,只要店鋪里有的,都可以替你買來;而且艄公們也不寫賬,只憑著自己的記憶,卻一件都不會遺漏或出差錯。” 把潮濕的心托付給清風明月,最懷念雨巷深處,那一抹淡淡的氤氳與溫馨…… 江南的船除了用作交通工具外,還有其他的用途—— 江南人可以在船上做生意、居住,或者開一家水上酒店…… 江南“有貨郎擔,挑著擔子,手里搖著特制的小鼓。在水鄉(xiāng),因為行走不便,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一種便于水行的船店,來彌補這個缺憾。這種船的外觀與普通的埠船沒有什么不同,都是一個人搖櫓,每到一個村莊,船里就有人敲起小鑼來,大家便知道是船店來了,就會趕到河岸邊,各自買需要的東西。船店上的貨物除柴米之外,還有洋油與洋燈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頭繩,以及絲線,很多日用商品都可以買得到?!?至于水上酒店,就是在湖上多有一些可供食客吃喝觀景兩不誤的大型龍舟,開飯的時候船會起航繞湖行進,游客坐在畫舫雕窗里,一邊細品美味的飯食,一邊看湖上的景色,實在是一種極美的享受。江南過去還有一種“上墳船”,意即清明時節(jié)坐船去掃墓。 “上墳船大抵是三道船亦名三明瓦,一船至多也只容七八人,因吃飯時用方桌坐八個人便已很擠了。凡大家丁口眾多,遺有祭田者,上墳船之數(shù),大率一房中男女各一只,鼓手船廚司船酒飯船各一只,酒飯船并備祭品,如干三牲,香蠟紙錢爆仗,錫五事,桌伸棕薦等。” 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清明掃墓其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平時人們忙于各自的事業(yè),無暇去野外游逛,只有在清明掃墓的時候,家人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門,這也算是片刻的休閑吧。江南人清明掃墓的風俗多有記載—— “江南的墓祭在一年中共有三次,一是,正月日拜墳,實則是拜歲;二是,十月日送寒衣,亦只是平常拜奠而已。”這兩次上墳都很簡單,只有男子參與,亦無鼓樂相隨。直到清明世時節(jié)上墳時,幾乎全家出發(fā),既是祭札,并作春游,家人尤其是女人和小孩子自然十分踴躍。
  
  清明時節(jié),江南人掃墓時,有些古風遺存的人家常喜歡用黃花麥果作供,是一種將細如小拇指的五六根面條擰成的食品,名曰繭果。掃墓時,江南人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云英。這是一種野生的植物,取嫩莖可食,味頗鮮美,味似豌豆苗。四月的江南,紫云英花開延綿不絕,一片錦繡,如華美的地毯,且花朵狀若蝴蝶,間有白色的花蕊,相傳可以治痢疾。 此外,江南人還喜食豆腐干。尋常的豆腐干方約寸半,厚三分,值錢二文。周德和品牌的豆腐干猶為精巧,不僅小而薄,且黝黑堅實,如紫檀香片。周德和的油炸豆腐干,其以竹絲插其末端,不僅味美而且柔軟,不失為一種上好的民間小吃。江南鄉(xiāng)間多喜制麻花,且不曰店而曰攤,大抵都很簡陋,只須兩只高凳架上木板,于其上和面搓條,傍一爐可烙燒餅,一油鍋可炸麻花??梢姀N子用長竹筷翻弄,擇其黃熟者夾置鐵絲籠中,有客來買時便用竹絲穿了打結(jié)遞給他;而做麻花者手執(zhí)一根小木棍,用以攤餅濕面,還會時時空敲木板,極有節(jié)奏與聲調(diào),此為江南麻花攤的一大特色。把潮濕的心托付給清風明月,最懷念雨巷深處,那一抹淡淡的氤氳與溫馨…… 江南的麻花攤在早晨還兼賣粥,米粒少而汁厚,或謂其加小粉,亦未知真假。平時,食客取麻花折斷后放入碗內(nèi),令盛粥其上,“雙手捧碗縮頸而吸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名曰麻花粥。江南還有一種早點名為蒸羊,是用鮮荷葉包了拿來,放在熱粥底下,略加鹽花,吃起來實在別有風味。 江南的菱角也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江南的菱角極為清香可口。每當金秋時節(jié),泛舟湖上,看菱蕩起伏,是一件極為愜意的事情。江南的漁民通常會在湖水中插一根木棍,這樣漂浮的菱角枝蔓就會不斷纏繞在上面,越積越多,待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取下以小舟載回,經(jīng)仔細揀摘后拿到城里去賣,可得相當收入。水紅菱、花蒂、火刀、風菱、駝背白等,這些菱角在南方都是習以為常的,而對于生長于北方的我來說卻是難得的稀罕之物了。江南的民間還有一些手工制作的小玩藝兒,如江南鄉(xiāng)下賣的爛泥菩薩、狀元泥塑;以及一團和氣、不倒翁、爆竹等等,均是上好的手工藝品。在江南,每一條小溪上都建有彎彎的小橋。 我總會用心觀看,希望能看到在彎彎的月亮下,那條彎彎的小河,彎彎的小船上唱著那古老歌謠的阿嬌…… 因為,江南就是我心中的天堂! 江南的水,輕輕盈盈,變幻無窮,滋潤著江南的景物風姿綽約;江南的人,才華橫溢,風情萬種。在江南的水霧中,那些山,微藍;那些樹,嫩綠;江南的空氣,充滿著水的靈氣,吸上一口,便足以蕩滌人們的靈魂。江南水,水紋細小而柔美,漣漪漸生而漸散,晶瑩剔透,清晰可見;水下藻荇叢生,隨水搖曳,依依裊裊……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沿岸而建的民居就顯得尤其別致和精巧。懸樓吊腳,倒影在水中,朦朦朧朧,似幻似真;飛閣垂檐,極盡清麗典雅之風情;九曲回廊,籠罩在一片薄薄的水霧中。遠處畫橋如虹,楊柳在微風中輕輕搖擺,像在述說著江南人文歷史的婉約與滄桑。
  
  3、總結(jié):
  
  進入新世紀,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相互激蕩,呈現(xiàn)出彼此交織、更趨錯綜復(fù)雜的全球文化圖景,國家、地區(qū)、城市、社區(qū)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區(qū)域文化精神的追索與建構(gòu),正在成為當今文化發(fā)展與研究的重要主題。在全球化的時代,江南文化與文學,對于我們重新連接土地、鄉(xiāng)親、歷史、意義與生命,無疑具有重大的功用。因此,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們,更應(yīng)該注重對江南文化與文學的學習和研究,體味江南,領(lǐng)略江南。
注:本網(wǎng)發(fā)表的所有內(nèi)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wǎng)轉(zhuǎn)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quán)歸版權(quán)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wǎng)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wǎng)微信

上海文藝網(wǎng)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wǎng)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lián)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wǎng)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wǎng)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絡(luò)法制和法規(guī)、轉(zhuǎn)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qū)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yè)執(zhí)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