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23日2019第七屆中國(海寧)·徐志摩微詩歌大賽啟動以來,截至7月23日,經(jīng)過3個月的征稿,本屆微詩歌大賽共收到稿件15663首,其中有效稿件12880首。相比往年,本屆微詩歌大賽參賽人數(shù)更多,稿件質量更高。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進一步傳承、發(fā)揚、創(chuàng)新詩歌文化,用詩歌唱響新時代音符,用詩意構筑偉大中國夢,海寧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中國詩歌學會、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舉辦了第七屆中國(海寧)·徐志摩微詩歌大賽。
本屆微詩歌大賽規(guī)定,每人限投稿5首(含5首)。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此次總投稿數(shù)相比去年有所減少,但參賽人數(shù)不減反增,共有4737人投稿。
除了眾多的忠實投稿作者,今年的新增參與者十分踴躍,為微詩歌大賽貢獻了充足的“新鮮血液”。其中,大學生有效投稿比例達32.25%,微詩歌大賽參與者的年齡結構持續(xù)向著年輕化發(fā)展。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木汀告訴記者。
據(jù)了解,在新詩歷史上,高校學生的詩歌寫作不僅有著很長的傳統(tǒng),而且占據(jù)特殊的地位。許多學生寫作者由此走向詩壇,成為了具有想象力的詩人,很多重大的詩歌現(xiàn)象也都和校園緊密相聯(lián)。同時,高校寫作又不斷給新詩帶來變革和新質,成為發(fā)展新詩的原動力之一。為鼓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來,從2015年開始,每年一屆的徐志摩微詩歌大賽與三年一屆的徐志摩詩歌大獎同步設立大學生特別獎項。
今年,鼓勵大學生參賽的舉措再次升級。本屆微詩歌大賽打破宣傳平臺、形式的限制,相繼在首都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4所高校設立組稿區(qū),進一步整合高校資源,吸引更多大學生投稿參賽。從今年收到的稿件來看,此舉對稿件質量有一定提升作用,參賽者的投稿題材更加多變、角度切換更加多元。
此外,本屆微詩歌大賽還吸引了不少海外大學生參加,涉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拜羅伊特大學、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等7所海外大學,英國、德國、加拿大等6個國家。
接下來,組委會將重點抓住詩、曲、游三個關鍵字,以詩作曲,以曲暢游,將文學、文藝、旅游緊緊融合,開展一系列活動,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比如“教你寫詩”創(chuàng)作培訓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專題朗誦會及廣場音樂會等,努力將本屆微詩歌大賽辦成一場全民喜聞樂見、全城參與的盛大文學盛會,進一步擦亮海寧“詩歌之城”的城市金名片。
據(jù)悉,第七屆中國(海寧)·徐志摩微詩歌大賽終評會將在9月舉行。